首页 火狐浏览器电脑版下载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

产品展示

你的位置:火狐浏览器电脑版下载 > 产品展示 > 李鸿章首次见马克沁机枪,没问价格而是问了一句话,听着让人心酸

李鸿章首次见马克沁机枪,没问价格而是问了一句话,听着让人心酸

发布日期:2024-12-21 22:10    点击次数:87

"脱掉她的衣服,执行命令!"英军将一名美丽率真的藏族姑娘绑了起来,准备脱掉她的衣服将她投河。

万千草原上的牧民早已手持刀剑埋伏在山堆后面,他们咆哮着呐喊着,勇猛无畏地冲向英军,准备来一场厮杀。

可是,他们还未跑几步,就传来了令人震慑的机关枪声,密密麻麻的子弹穿过藏民同胞们的胸膛,他们还未走几步就接二连三倒在了枪林弹雨之中。

刹那间,现场回归寂静,除了规律整齐有力的机关枪声回荡在耳边。藏族姑娘丹珠在万分伤感绝望的情绪下含泪唱出了走向天堂之歌,最终与敌人同归于尽……..

这是90年代的电影《红河谷》的凄惨片段,这个电影片段向观众重现了第二次英军侵藏战争。剧中的英军用一款重磅机枪——马克沁机枪,不费吹灰之力地歼灭了手持传统武器的藏民。

马克沁机枪最早亮相索姆河战役

展开剩余84%

其实,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索姆河战役时,马克沁机枪就崭露头角了。索姆河战争的规模是一战中最大的,伤亡万分惨重,交战双方至今都不敢再回想。

英法联军采用传统的密集步兵战略,英军从索姆河以北,法军从索姆河以南,同时向德国军队发起进攻,他们用的武器还是传统的刀剑。

他们没想到的是,德国军队为迎接这场战役特地准备了一份厚礼"马克沁机枪绞肉机"。

按照常规的作战方案,人越多越密集越好,这样可以有战斗力,非常不幸的是他们今天遇到了德军的秘密武器"马克沁重机枪"。

马克沁机枪在战场上开始了它们优秀的表演,瞬间掀起一片腥风血雨,就好比中国农民大丰收时挥动镰刀割水稻的景象,马克沁机枪就好比是镰刀,英法联军就如同被割的稻子一样。

马克沁机枪被使用的瞬间,还在缓缓前行的英法联军就已经成片成片的倒下,毫无任何预兆和防备,它光荣地造就了战场的血流成河。

这款马克沁机枪作战的优势在哪里呢?它可以连续射击,平均每分钟可以射出至少600发的子弹。

以前打仗用的枪,都是非自动枪,需要士兵们手工更换子弹,装一个子弹,打一枪,马上再装一个子弹,再打一发,如此麻烦的操作使得作战效率非常低,而且延误作战的时机。

马克沁重机枪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,它亮相的第一天,英法联军就伤亡了60万人。它对英法军人射击的时候,就像是一个魔鬼,顷刻间吞噬了无数生命。

马克沁机枪在这次战斗中,凭借它的实力,获得了"寡妇制造者"这一外号,它杰出的作战能力,不知是可喜还是可悲。

李鸿章与"马克沁机枪"的邂逅

我国在清朝末年之时,虽然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,屡屡与国外入侵者签订各种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,清朝在世界上已经落后于大部分国家。

但仍有一批有志之士,心中满怀抱负和爱国之心,一心想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,提高清朝的军事力量。他们清楚地知道,落后就要挨打,而在这些有志之士,其中之一就是洋务运动的主导人李鸿章。

洋务运动时期的北洋海军舰队,也是由李鸿章主导筹建的,另外还向国外购买过很多的军备武器,包括大炮等等,还带领中国人试着仿制外国先进的军备。

这位大清朝的大金主,在十九世纪举世闻名,各国的军械商人都想把自己先进的军备卖给李鸿章。因此,李鸿章经常会受邀去各国洽谈军备生意,所以他先后去过很多国家。

有一年,李鸿章受德国人的邀请,去观看德国最新研制的军事设备。李鸿章带着手下一同前往,德国人沾沾自喜地拿出了自己的几件认为最为了不起的军械,其中之一就是"马克沁机枪"。

"这机枪是你们制造的吗,如何证明它的实力呢?"李鸿章问道。

德国人欣喜地回答道:"尊敬的大人,这款机枪叫做马克沁机枪,是由一个叫马克沁的美国人发明研制的,现在我国已经有能力大批量生产了,现在就让我来演示一下他的威力吧!"

为了显示这机枪的精准和威力,他们拿来一根粗木桩子,德国演示者用枪对准木桩,等待号令。李鸿章的同行者们都目不转睛地盯着这杆枪,等待它开始表演。

"开枪!"德国人一声令下,演示者第一时间开了枪,接下去的一切让李鸿章和他的随行们看呆了!他们看着子弹接连不断地从机枪嘴里蹦出,精准地钻进了木头桩子。

一根完好的木头桩子在仅仅几十秒时间内,承受了千刀万剐之刑罚。"太好了,有了这个武器,我们大清还有什么可忌惮的呢?看来这次是来对了呀!"随从们都纷纷议论。

李鸿章的叹息

不过,在别人夸夸其谈的时候,只有李鸿章露出一脸复杂的表情,这表情似乎是喜悦又是踌躇。思量了几分钟,他对德国人说:"这样一口机枪,一分钟可以射击多少个子弹呢?"

德国人心想你真是问对地方了!"尊敬的大人,这个机枪的优势就是一分钟可以射出600枚子弹,当然你也可以调成慢速一分钟300枚子弹,"他们得意洋洋地介绍着,满怀信心地等待这位金主下单。

李鸿章听完这些介绍,一边叹气一边摇头:"一分钟射击几百枚子弹!以我大清国库,是承担不起这样的费用的!这枪我们还是不买了,我们有大炮也可以!"语气里夹杂着深深的无奈,让人为之心酸。

作为一国的军事重臣,李鸿章岂能不知,有了这款机枪,大清国的军事力量可以大幅度提升。

奈何,清政府晚年腐败无能,导致国库空虚、财力不足,因此李鸿章不得不选择放弃。曾经繁荣昌盛的大清朝,沦落到如此境地,着实令人唏嘘。

换个角度来说,如果当年清政府能够狠下心来购买足够的弹药装备,也不至于在后期赔偿那么多的战争款了。

军事力量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,提升军事力量很大程度上都是要靠提升经济力量的。

在我们庆幸自己生活在和平发展的社会时,我们不得不感叹,一国只有提高自己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实力,才会立于世界不败之地。

发布于:天津市